心道法師多年來致力於佛法及禪修的弘揚,以及推動跨宗教和平對談
為世界和諧及地球平安做出貢獻,獲得國際的認同與鼓勵
包括,2005年獲印度「宗教交流和諧基金會(INTER FAITH HARMONY FOUNDATION)
頒贈「穆提拉尼赫魯和平‧包容和諧獎」
(PT. MOTILAL NEHRU NATIONAL AWARD FOR PEACE, TOLERANCE AND HARMONY)
緬甸分別於2006、2010、2014年頒贈「弘揚佛法卓越貢獻獎」、「傳授禪修卓越優秀獎」、
緬甸國家最高榮譽「上座部全國大業處阿闍黎最高禪修成就獎」
2010年,獲美國理解寺(TEMPLE OF UNDERSTANDING)選為全球跨信仰遠見者
(INTERFAITH VISIONARY)
2013年,獲泰國僧王寺頒發第二屆「佛教卓越貢獻獎」(BENEFACTOR OF BUDDHISM AWARD)
2015年,獲世界佛教徒聯誼會與泰國僧王辦公室聯合頒贈「第二屆世界佛教傑出領袖獎」。
現在,心道法師正在緬甸推動「生命和平大學」計畫
延續世界宗教博物館「尊重、包容、博愛」的精神
推動「愛地球、愛和平」理念、促進地球永續發展以及培育和平種子的大學。
這所大學將結合「多元共生、相依相存」的全球生態倫理與科學發展
為萬物共生的地球診脈,尋找對治地球環境生態危機與資源日益枯竭的問題
並培養學生具有愛與和平的靈性世界觀
成為推動「愛地球、愛和平」理念、散播和平的希望種子。
在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過程中,心道法師認為透過不斷地交流、聆聽、對話與合作
才能促進各宗教間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信任。
多年來心道法師奔走國際,積極參與並推動跨宗教交流與對話
包括自1999年起連續參與「世界宗教大會(PoWR)」
亦曾受邀參與2000年於聯合國舉辦「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議」。
而自2002年起,心道法師在國際間陸續舉辦一系列的「回佛對談」
希望藉由佛教的柔性力量,成為推動宗教和平的推手。
「回佛對談」至今已舉辦十六場,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愛與和平」是心道法師畢生的使命。法師從禪的修證中,體悟到生命擁有同一的靈性,生命之間彼此是相依共濟、共生共存。
在地球環境、生態惡化的今天,唯有推動多元共生的靈性生態倫理,才能讓生命共同生長的地球平安、和諧。
因此,宗教的靈性信仰,對人類負有靈性生態教育的使命,各個宗教之間應該充分展開對話與連結,去異求同、共存共榮,把宗教共有的「愛與慈悲」精神融合起來,地球才能和平。
因此,1991年心道法師開始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做為連結宗教、推動跨宗教交流與促進和平的平台,並將「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的理念推廣到全世界。
靠著眾多信眾的小額捐助與願力護持下,經過十年努力,世界宗教博物館在2001年11月9日舉行盛大的開幕典禮,各大宗教領袖及代表紛從世界各地前來祝賀。
二十五歲(1973年),於佛光山星雲大師座下披剃、出家求道。
二十六歲,為求了悟生死,心道法師向星雲大師告假
在廢棄佛寺與墳地中獨修十餘年,每日於墳塚中禪坐十餘小時
以頭陀苦行,觀生命無常苦空,在生死中體證到生命的靈性同出一源,生命是多元相依、共濟共存
了悟唯有心的和平才是真正達到地球和平的鑰匙。
三十六歲時(1984年),法師創建靈鷲山無生道場
以「慈悲與禪」為宗風,弘揚佛法;以「愛地球,愛和平」的理念,推動和平志業。
1948年於緬甸出生
四歲時失去雙親,孤貧無依,九歲(1957年)加入游擊隊。
法師於戰火中成長,目睹戰爭摧毀家園與生命的殘酷,種下追求和平的渴望。
十三歲時隨軍隊來到台灣。
十五歲時聽聞觀世音菩薩聖號及聞聲救苦的慈悲願行,深受感動
發願追隨觀音菩薩的精神,追求佛道,度濟眾生。
靈鷲山佛教教團開山和尚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
國際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GFLP)創辦人
請將行動裝置橫向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