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要對生命要有個善業的導引,
要跟一切眾生和諧、結善緣,
在我們的生命裡面,
建構好的生命動力。
願力是我們生生世世相聚的東西,能夠讓我們繼續走在菩提的道路上,不會丟掉,止息妄念,其實妄念也不壞,那些妄念就是我們本來面目,就是心的對過去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本來面目。
到了法雲地以後我們就成功了,就會到達了尊重靈性生態的這個地方,就是會無我的去服務生態、關心生態。
《華嚴經》中見相非相,一切所見皆是空,所謂的「空」就是靈性沒有負擔,我們找到靈性的時候,一切就沒有負擔,我們在空的靈性下能夠安住,安住空的智慧就叫做佛法僧。
華嚴的見地其實就是「靈性生態」,法身就是靈性的遍滿一切,因此「靈性就是生態,生態就是靈性」,整個生態如同身體的一部分,哪裡出問題就關心哪裡,哪裡需要照顧就照顧哪裡。
我們一直在推廣「靈性生態」,所謂的靈性就是愛心,有了靈性才會有愛心,所以有靈性的人要有愛心來關懷所有的生命生態,因為一切的萬物跟我們一樣都是同一個體性長出來的。
菩提心是珍貴的摩尼珠,是如意寶,是我們的使命願力,是讓我們能夠擁有源源不絕的愛心與能量,是一切成就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