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蓮花生大士說,如果這一生我們不認識自己的心性,那麼就是非常大的過失,這是非常慚愧的事,因為心性一直在那裡,但是我們只把它當作現象來看,所以我們要用明空來看一切的現象,「明是報身,空是法身,化身是能顯現」,一切現象都可以自由的顯現在一切處。
我們觀覺性、看覺性,覺性是沒有東西的,在哪個地方都是一樣的,這是我們要常常做的,才會把本來面目的功效、功能做到沒有我、沒有一切,這都是要從觀覺性裡去達到的。 沒有觀是不可能有修行的,只會是一個知識,知識是一種分別心、執著心,如果我們離開知識,那就不會有執著心,所以我們不要被誘惑產生分別執著,產生生命輪迴。
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我們要先找這個心。所謂的明心,是看到自己的心,知道沒有一個相是自己的心,沒有一個相是屬於自己,父母未生前我們沒有一個結構體,所以我們的這個心不是結構體,涅槃妙心,無形無相。
我們在現象裡貪染的任何執著都叫做愚癡,愚癡就是我們對事情貪染不放,這就是執著。
2025年2月17日,又到了我們每年春季的禪修關期,今年我們有從德國、奧地利回來閉關的弟子們,從國外回來這麼遙遠的路途實在很難得,希望大家在這次的禪修閉關能夠有所領悟、有所明白,更能持之以恆長期的永續照顧我們的心性。
我們的本來面目清淨無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什麼現象都沒有。本來的覺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本然如此,它一直都是這個樣子,沒有現象,讓我們清楚所有的變化,又從這些變化裡讓我們知道它不是一個實體,無所從來,短暫的顯現,不知不覺當中又消失了。
2024年9月11日至20日,是靈鷲山僧眾秋季的禪修關期。禪宗的「離語言文字」這樣一個傳承,也就是以心印心,直接的體會、直接的感受、直接心跟心清楚的相印,如同「佛陀拈花,迦葉微笑」一樣,是最高的相印。
我們把心解剖以後,只剩下明與空,只有明空是我們要去認知清楚、覺察清楚,要專注在覺的清楚。
我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這些奧地利、德國的弟子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到這裡要找什麼東西?什麼東西是我們要去找尋的?如果我們不找尋,我們會在哪裡?
現在我們每天禪修觀照,來抓住這個心,但,心要如何抓?它什麼都不是,所以我們必須用無所有的心,去抓這個動亂不安的心,讓我們清楚的專注在覺的本質上。
2024 年 2 月 26 日開始,靈鷲山全體僧眾進入四十九天的春季禪修閉關。每年我們透過禪修觀照內在的自性、內在的覺性,從觀照來了知覺是什麼、性是什麼,覺就是我們清楚了知我們的心;性,了知覺是清楚的,清楚的本質是空的,所以「覺是清楚,性是空的」。
為了找到我們的根源,我們的本來面目,透過坐禪找心,找到這個心,安住這個心之後就是證悟這顆心。
每年的僧眾禪修閉關是一個很好的福利,因為工作事務的繁瑣,讓我們沒有辦法保任自己的覺性,讓我們的覺性清清楚楚的在當下。
靈鷲山僧眾的秋季禪修閉關,十天的關期雖然不像春季的二十一天那麼紮實,但是不論閉關時間的長短,就是要把心管好、把心安住好,閉關就是管好我們的心、安住好我們的心。
春季僧眾禪修閉關期間,我們用禪來參悟我們的心、我們的本來面目。參悟的「參」就是研討、發現本來面目。
有人說,禪修坐久了,一直在空性裡會很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事實上會無聊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缺乏慈悲心、缺乏愛心。我們在學習禪修時,要進入空性的快樂就是要有悲心,有了悲心就會產生憐憫心,當憐憫心產生之後,慈悲心就出現了。
我們學習佛法、學習禪修,就是要找到覺醒、回到無我,無我才能貢獻出最大的生命力量,來奉獻生命、服務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