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了佛之後,我們要以樂觀、積極、正面的心來面對所有的緣;
以樂觀、積極、正面的態度來對應生活,
時時善念俱足、以願成佛的心來學習,
生生世世耕耘我們的善業與智慧。
華嚴經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成佛的步驟」,就是「普賢十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這十個如果確實去做,就是行菩薩道了,菩薩道就能成就華嚴世界,所以華嚴經最重要就是實踐這普賢十大願。
《地藏經》講的是地藏菩薩的「願力」,這個願力也就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所以要發這麼大的願力,我們才能夠更深入的利他,如果我們沒有發這麼大的願,就會斷斷續續無法持久。
佛陀告訴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離苦得樂、明心見性,這些都要從戒定慧做起。
靈鷲山在每年的水陸法會之前,都會有五場的先修法會,這樣的先修法會,目的之一就是讓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共同激勵,一直走向成佛的方向。
我們在經文回向時都會念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懂得感恩,就像基督教在祈禱的時候,感恩一切、感恩上帝,他們都是從感恩開始。而佛教說的感恩──也就是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
學習佛法,就是要能夠常常正念具足,有機會要經常受持八關齋戒,常常薰陶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從這裡去養成一個清淨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