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開辦冬季學校的目的,是希望通過研討和反思的方式,以「靈性」為核心,通過「尊重、包容、分享」的理念,讓大家看見當代生態問題並了解背後成因,建立倫理,善用科技,思考正確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大家都是優秀的靈性種子,經過課程的教導和薰陶,將來必能成為轉變地球生態危機的重要力量。
覺即離,能覺醒就能出離執著。我的法門就是以「覺」為主,覺的時候就很清楚,比如說我清楚我現在在貪吃,以後我可不可以不貪吃?可以。或者我吃少一點,或者能夠節制一點,或者我根本不在乎,看當時自己能夠做多少就儘量去做。 再來,這個世間就是一個「幻」,我們對這個「幻」為什麼這麼貪?因為我們對幻的感受還不深,當我們對幻的感受很深的時候,也許就不在乎了。
生活中的道要怎麼修?就是在生活中努力的觀照。什麼是觀照?觀照就是思維、思維修。思維什麼呢?思維我們觀照的一切東西都是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能夠見相非相。
大家還記得我們的六項生活原則嗎?一心、二愛、三好、四給、五德、六度。希望大家把我們六項生活原則熟練好、把握好,用這個安定我們的身心、造福所有的眾生。希望大家對菩薩道不退轉,常常實踐跟思惟菩薩道的無量功德。
2025年2月2日,新春初五接近年節圓滿的這天,每個人看起來都充滿喜悅,這個蛇年希望大家什麼都好,身體什麼都健康,最重要的是年年都是善業圓滿,諸事都順利,不要有任何不開心的事情,希望佛菩薩年年都給我們加持、關心,讓我們心想事成。
大年初三也是我們的新春迎財神法會。大家在今天迎財神,財神是我們給大家的一個祝福,讓大家共同發財,其實我們每年回來就是討個吉祥,讓我們今年能夠順心如意、所做皆辦,都能夠具足佛法。過年期間,大家來到廟裡有很多可以結善緣的地方,就像我們的福城,福城是善財童子出生的地方,大家做福城就可以累積很多的善緣,所以大家只要投資福城就等於是跟大家結善緣。
我們學佛不要中斷,要像菩薩一樣一直累積,從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一直這樣累積下來直至成佛。
當我們經過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修練過程,也就來到了菩薩道十地的修行。所謂「地」就是像地一樣的不動搖,登地以上的修練,這個空性的狀態就是非常穩固,我們的修行就是要這樣子,到登地以上才算慢慢有進步。
「十信」就是信仰三寶佛法僧,我們常常把放在佛龕上的佛像當成是佛,事實上,佛是什麼?佛是空的,「見相非相,即見諸佛」,但現在我們還無法見相非相,我們就要從信開始。
2024 年 12 月 7 日開始,是靈鷲山一年一度的華嚴勝會,各位法師以及來參與法會的學員們,感恩大家參加這一場莊嚴殊勝的華嚴法會。我們每年相聚在此共修,收攝心念,發起虔誠的清淨心,共修這部圓滿成佛的聖典。除了持誦經文之外,還要思惟、理解修行的正念,最重要是能在生活中具體的實踐。
所謂的寧靜,就是觀照自己的心,而不是觀照外在的一切現象跟變化。我們的心寧靜了以後,你就會看到它的存在。寧靜的時候,看到心的空間;不寧靜的時候,看不到心,心的空間不見了、窄小了。
感恩中國佛教協會、中華宗教人文協會共同舉辦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以「共願同行,和合共生」作為研討核心,讓諸山長老和鴻儒大德齊聚一堂,為當代佛教的發展,以及面對當代全球問題,提供佛教可以做的奉獻和努力。
在生日這天,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師父——佛陀與星雲大師,感恩上師啟發了我們的生命價值;再來就想到弟子們如何耕耘自己的成就與學習,同時是不是願意在這個混亂的世界裡,與師父一起行菩薩道,為眾生做更多的福祉?
我們死的時候,四大脫落的時候,喘不過氣來,死的是風,不是你;全身火退了、冷掉了,死的是火,也不是你;全身都散掉了,沒有溫度、沒有水分、沒有氣了,只有覺性還在,覺性知道這個身體死了,但是覺性沒有死,所以我們的覺性不是地、水、火、風。
2024 年 9 月 30 日,我們今年一樣來到名古屋舉行第六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全球百八觀音文化總會的陳國寧會長,脩志學院的山元校長、我們的高岡法師、立川教授,還有周夏老師,以及現場一起參與這次論壇的學者專家、朝聖團的團員們,大家平安吉祥。
2024 年 8 月 24 日,是我們第六屆龍樹青年的畢業典禮,恭喜大家在三年裡圓滿佛法課程的修習。畢業雖然說沒有了讀書的壓力,但是願力卻也開始了,所謂的願力,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要成佛,不管做任何事情,一樣都是為了成佛學佛。
我們心中沒有罣礙就會開心,為什麼有罣礙?因為沒有看到自己的本心。師父常常看本源天真佛,本源大家都知道,但看不到,無頭亦無尾;一切都是泡幻,一切的泡幻等同無礙。所以要了悟,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種種,都叫做泡幻,泡幻等同無礙。了悟了,心就沒有罣礙。
皈依就是把我們的 DNA 跟佛陀連接,今生我們把結緣的種子放在八識田裡,在未來我們的佛種一定會長出,自動的導航到學佛上然後成佛,所以皈依的種子一旦種下去,它就一定會開花結果,因此皈依是學佛的基本,也就是依止佛陀的種子。
2024 年 8 月 14 日,是水陸法會最後圓滿的送聖儀式。大家經過八天七夜水陸法會的精進共修,此刻我們將圓滿這場生命和解的大普施。什麼是圓滿?就是每一次的共修,都讓我們的慈悲和智慧不斷增長,菩提心更加鞏固;讓一切惡業遠離,開啟良善美好的菩薩生命;大家持續在菩提道上精進、歡喜的做菩薩。
2024 年 8 月 12 日這天,是水陸法會的幽冥戒佛事。從水陸法會啟壇開始,在諸佛菩薩的加披護祐,以及大家至誠的發心之下,一切佛事儀軌嚴謹如法。今晚,我們要進行水陸法會最核心的佛事,就是求受幽冥戒法。
2024 年 8 月 10 日,我們在水陸現場為大家做了一場皈依儀式。水陸法會的殊勝,就是我們的祖先、冤親債主、靈識等,在水陸當中減輕記憶體的糾纏和負擔,所謂的減輕,就是從諸經壇到梁皇壇的懺悔,以懺悔來轉換我們的記憶體。
2024 年 8 月 10 日的凌晨,是今年水陸法會的結界儀式。每年的水陸法會,是我們放下萬緣,回歸本然,以一念真心串連起感應道交,與歷代祖先、冤親債主、以及法界有情眾生鬆開業力束縛,解冤釋結,共同成就生命大和解的重要時刻。
2024 年 8 月 7 日,水陸法會外壇灑淨這天,很高興大家又回到莊嚴殊勝的水陸壇場,來參加一年一度解冤釋結、淨化因果的大共修,也反省和檢視這一年我們有沒有用功,智慧和慈悲有沒有增長。三十多年來,我們年年啟建水陸法會,讓彼此這份善緣相續不斷,大家同願同行,共振出水陸佛國的功德和成果。
每一個緣都是我們的善緣,也是我們的業力;對這些善緣,我們要播下正覺成佛的種子,這些都要從結緣開始。
傳承是很重要的。為什麼要蓋大學?就是為了傳承我們和平的理念,這座大學就是讓和平的種子能夠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不是在做傳承,樹木、花朵開花結子,人、動物繁衍後代……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做繁殖與延續的工作。我們的和平、佛法,也要一直延續,這都是我們的使命。
福慧要如何具足?慧要靠修行而來,要多讀經、多禪修;福則是要做有福氣的事,也就是要去做接緣的工作。
佛法絕非只是想法,更是做法。大家如果只會想,是不會成功的,還要去做!
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寧靜?我們要先寧靜自己的想法、資訊、貪婪,把心找回來,讓心寧靜下來、找回自身原點,心不外求,自然地安住在心,而非安住在一切的欲望、瞋恨與癡迷裡面。寧靜即在觀照自心,而非觀照外在一切的現象變化。寧靜以後,我們就能看到心的存在。
我們常常搞不清楚外在許多的變化,有時可以接受,有時無法接受,有時接不接受都要面對,碰到了我們該怎麼辦?就是保持平常心,還是要去接受這些變化,也就是常常要用「空」去生活。
人生很短暫,一下子就不見了,泡沫的來,泡沫的消失,所以找到一個成佛的願力,讓大家都能成佛,這是生生世世可以做的事。
當我們碰到很多如不如意、快不快樂的事,就要了知這些都只是短暫的,整個世間的一切都是緣起的,緣起代表了它是業力組合而成。
因為「有」,所以煩惱才會累積,所以我們要擁有「空」,不要擁有「有」。當我們有了「有」的感覺時,就要放下有,擁有無,生活就會比較自在。
本來面目是讓我們自由的,自由就是我們的心性是自由的,心是清楚的。
耕耘善緣就是做播種的事,播種一定要有愛心,沒有愛心種子就不會發芽。
我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回到覺性,回到覺性就是我們的覺會在性上,覺就是知曉、知道,覺就是清楚,清楚在空。
一般人的業力就是業力,可是我們的業力裡面還有願力,因為一般人在快樂、順利的時候,不會去做很多行善的工作,而是專注在賺錢、儲蓄或一些數字的事情上。我們發願要常做利他的事情,所以我們生命的起落就不在業力的控制底下。業力是動態的,如果我們能夠一直將業力轉成願力時,我們就成功了。
大家跟靈鷲山有很好的緣,有清楚的方向、目標,知道自己走的就是願力、慈悲、觀音與禪的路,我們要一直走下去。大家要好好體會,在願力裡面尋回自己,做修行的工作。
2024 年 3 月 25 日,我們與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一起前往中國國家博物館,將 30 件宋明時期的山西佛教文物致贈給大陸國家文物局,這也是兩岸佛教交流與文化傳承的一大進程。
2024 年 3 月 24 日,我們與「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一同前往北京中國佛學院進行兩場的人間佛教交流研討會。很高興兩岸的法師與學者大德齊聚一堂,共同對於佛教的教育以及數位化的發展進行討論與交流。
釋迦佛夜睹明星,就像祂拿給大迦葉尊者看的那朵花一樣。祂看到星星亮亮的,突然引發祂的心也亮起來了,所以祂就開悟了。
2024 年 3 月 10 日這天,是我們靈鷲山普仁獎第 21 年,每年在 3 月這個時候,就是小太陽們發光發亮的時刻,也讓社會散播的溫暖在每個角落被看到。
在人生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碰到障礙,而什麼是障礙?只有覺得是障礙時,它才是障礙;要做什麼事情有阻礙就是障礙,心裡想什麼想不通就是障礙。所謂的障礙、阻礙就是阻力,如果我們能夠破除障礙,那麼障礙就成為我們的助緣。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有時找不到什麼是對的路,而佛法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也就是要把我們的DNA推到正確的地方,因為我們每個人心裡想的事,腦中所想的東西叫做念頭,念頭對了,我們的航道就對;念頭不對,我們的航道就不對,不對的時候痛苦就多,所以佛法是我們的生命航道,讓我們的DNA是完整的、正確的、圓滿的道路與方向。
2024年2月12日這天,是我們年初三迎財神活動,今年過年的天氣從除夕開始陽光普照,許多信眾都在這天回山一起迎接喜氣。
每年除夕夜,我們凝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在聚餐中更有一份在菩薩道上家人團聚的感覺。而晚上的拜願,讓我們在過年期間有機會懺悔這一年身、口、意上的缺失,將這一年來我們做不好的地方懺掉,沒有發心的地方能夠再發心,更要願我們繼續做傳承佛法利益眾生的事。過年我們靈鷲山的僧眾們都會一起念誦發願文,我們用這十個願來弘揚志業,讓道場安定、讓僧眾安定,讓這些在家菩薩們也都能夠安定,我們也用這樣的發願回向,願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這是加強紮實願力的做法。
2024 年 1 月 17-21 日五天的「山海行者──佛門探索營」,接引許多青年學子們來到靈鷲山探索生命、找到自己。
2024 年 1 月 18 日臘八這天,是佛陀成道日,在這天剃度出家的弟子向師父頂禮,感謝師父剃度之恩。
2024 年 1 月 20 日這天,每年我們總要在歲末年節之前,與各位辛苦的護法幹部們一起相聚。
2024 年 1 月 1 日新年第一天,開心的元旦,一年的開始,新年精進,在我們覺性的照明下,產生了一份的喜悅。
每一處的緣起就是成佛,菩薩道只要緣起的地方,我們就是發菩提心讓眾生成佛,所以有佛法,眾生就沒有苦。
學佛不能光說不練,每天要以修行法門和對應的成果,要一步步的去做、去磨練,雖然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就是因為有困難,我們的功夫才會成熟,才會有忍的功夫,有了忍的功夫才會有鞏固的力量。
行菩薩道是生生世世的事,發菩提心就是眾生還沒有成佛以前,我們都不會離開他們。
2023 年 11 月 25、26 日兩天是靈鷲山護法會冬季幹部營。每一次看到各位護法幹部們,我們就會心生歡喜,這一生我們就是做「善業永續、惡業永斷」的事,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2023 年 12 月 4 日,我們從仰光來到泰北清邁,為我們在2015年協助當地忠貞中學改建教室而新建的心道教學樓進行啓用剪綵典禮。
2023年12月2日,冬季學校課程圓滿閉幕,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感謝各位教授對學生的陪伴與指導,以及學生們努力學習與發表。
2023 年 11 月 27、28 日兩天,我們的供僧團來到了緬甸上座部巴利大學以及因聖亞瑪尊者的佛學院做供僧。
2023年10月16日,兩位受三壇大戒的法師回山謝戒銷假。受了三壇大戒就是一位具格的比丘、比丘尼,佛法的傳承就是此生的使命。
2023年10月28日,等待了三年的靈鷲山榮董授證大會,在這一天隆重的舉行,看到每個人一家大小同時出席,感到溫馨與喜悅。
2023年10月16日,在前往尼泊爾行程之際,僧眾弟子們一起幫我先暖壽,全山僧眾齊聚禪堂,一同唱誦著「上師長久住世祈請文」,讓我感到溫暖與感動。
2023年9月29日中秋節這天,四位新出家的弟子第一次在山上與法師們過節,趁著美好的節日也與他們以法交流,也提醒他們做功課的重要。
2023年9月9日這天,是我們龍樹生命和平教育中心的畢業典禮。
現在我們的志業,就是要做生命和平大學來救生態、救地球。世界宗教博物館的任務,就是透過對話,讓每個宗教看見彼此,學習相互的好處,宗博館的出現,讓各宗教了解彼此要和諧、共生,一同來利益眾生。
如何讓我們的意念清淨?就是不貪,要多布施;不瞋,要有慈悲;不癡,要多讀經、聞法,擁有智慧。
2023年8月26日,美國華裔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來到靈鷲山與我們相見。很高興李博士與我們有相同的理念,就是為這個世界的未來多一分的關注。
2023年8月23日,這天是靈鷲山水陸法會圓滿送聖的時刻,同時也代表著圓滿了八天七夜的大共修。
幽冥戒就是菩薩戒,讓我們學習如何做菩薩,轉換記憶體成為菩薩 DNA,樹立德行和典範,能夠生生世世不墮惡道,並且學習菩薩的發心和善巧方便,來利益眾生。
2023 年 8 月 19 日凌晨,靈鷲山水陸空大法會在桃園巨蛋體育館舉行內壇結界佛事。
今晚水陸法會灑淨啟壇,我們邀請到各宗教共同來到內壇祈福,大家一起共襄盛舉為世界和諧與人類的福氣來這裡祈願,為我們現在苦難的世界,做出一份的共振力量。
我們的心不是那麼安定,就用拜佛、拜懺來相應,讓我們跟佛一樣有安定的覺性。
我們除了涅槃以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慈悲。慈悲就是為了培養菩提心,為了成佛利眾的菩提心,願成佛度眾生。
一連五天的徒眾講習會,對建立僧團共識來說是很重要的時間,如果僧眾沒有共識就會四分五裂,所以每次舉辦講習會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僧團能夠達到共識的效果。
我們道場的僧眾最重要的事就是安身、安心辦道。在安身的部份,目前道場大部份的建設都已經完成,雖然還有四期建設與福城計劃還在努力的圓滿。
在華嚴經中,有一個很特別的修行法門,就是「華嚴字母」的誦持。
靈鷲山在每年歲末年終之際,以善緣及願力來共修《華嚴經》,邀請大家一同進入華嚴實修實證的果地。
《慈悲三昧水懺》就是觀音菩薩的「楊枝淨水,遍灑三千」,灑下去就令人清涼。我們累劫以來與眾生結過太多的冤業,所以念《水懺》就是解碼過去的業、過去的恩怨,懺悔我們內心的記憶,這些記憶,都記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我們參加法會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這些觀念主要是讓大家攝心,讓我們常常與諸佛菩薩沒有距離,我們用法會把大家的正念拉回來
水陸法會是化解天地一切仇怨、消弭天地災劫的大齋勝會,藉由法會所凝聚的能量,轉動十方無上願力,讓一切消災解厄、化災呈祥。
願:生態和諧,地球平安,人類永續。
靈鷲山在每年的水陸法會之前,都會有五場的先修法會,這樣的先修法會,目的之一就是讓大家能夠聚在一起、共同激勵,一直走向成佛的方向。
請問師父,聽說最近病毒疫情又重新來了,我們應該做甚麼樣的功課來做回向?
我們每年在水陸法會之前都會有五場的先修法會,這是靈鷲山水陸法會的傳統,除了在水陸法會時將五場先修法會的功德一起做回向之外,最重要的是,透過這五場先修法會的因緣,跟水陸有一個連結,讓大家跟水陸不會脫節。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靈鷲山各項防疫措施如下
2019年1月22日是生命和平大學冬季實驗學校的閉幕式,感謝所有參與的教授與學生。
讓我們一起來念《大悲咒》,獲得更多的善緣,離開苦惱,找到生命的本質、本源。
這天又到了水陸法會送聖圓滿的時刻。感謝南傳的尊者、大阿闍黎、藏傳的仁波切、堪布、漢傳的大和尚慈悲護念,所有主法和尚及法務法師的用心,以及靈鷲山常住法師、同仁、志工菩薩的辛勞,還有所有功德主的護持,社會賢達的參與,共同成就法會的莊嚴,圓滿這場大普施、大學習、大共修。
我們在高雄社教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生命和平音樂會」,很高興看到大家一起來響應「愛地球」音樂活動,我們以音樂的祥和,來正式宣告「生命和平大學」正式啟動,同時也邀請大家一起跟我們創造「愛地球、愛和平」的新生活運動。
供僧等於供養三寶,也就是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身相端莊、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穩、成就辯才。
法會也可以說是一種懺悔,從懺悔裡我們找回自己,懺悔過去生生世世所造的惡業,也就是貪執的惡業、瞋恨仇敵的惡業、迷惑固執的惡業,還有不信任、猜忌所造成的惡業,以及瞧不起別人的惡業。
某日,僧眾禪關晚間開示時,師父一走進開山聖殿,看見右邊的大迦葉,剛好有隻麥克風對準了他的嘴,大迦葉對準了麥克風開心的笑著。
「中華國際供佛齋僧功德會」舉辦供僧已經第13屆了,雖然我是第一年參與這個盛會,但可以看到大會的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隆重,團結的居士志工,愈來愈多,大家不分彼此,分工合作、共同來發心承辦,這個過程相當辛苦,這段歷史相當不容易,我們應該感恩他們的努力。
多年來沒有間斷過的朝聖團在佛國朝禮聖地、供養萬僧,讓僧人得以安住,讓佛法能夠利益群眾,正法久住,並祈禱讓世界的災難與戰爭得以消弭,地球平安!
2015年的華嚴法會在僧眾冬安居期間如理地在靈鷲山下院展開,在華嚴神聖的加被下,我們在這裡體驗了佛的法身的廣大空性、報身的光明智慧,以及千百億化身的慈悲遍照。
從戒的攝心,定的專一、離戲,般若的一味,到最後無修無證的佛果,四期教育的過程,就是要讓大家都能夠走上成佛的道路,這也是我們從2014年就要開始加強的教育內容,希望大家都要變成成佛的種子,都要變成傳播佛陀的法教的化身。
在修行的道路上,也許我們會進進退退,而願力則能夠防止我們退轉。願力也是窮人的點金棒,當我們下了一個大決心要為眾生做貢獻時,點金棒一點,處處都是黃金。
觀音菩薩過去早已經成佛,只是因為對眾生的悲心願力又來當菩薩。〈大悲咒〉是祂一直用來利益眾生的法,所以大家要學習觀音菩薩,不間斷地持誦〈大悲咒〉利益眾生,我們就等於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近來流感以及前幾年的 Covid-19 大流行,疫情的狀況總是讓我們不安,我們更要用信仰的力量,好好相信佛法,覺醒世間無常、諸法無常,沒有一個是不無常的。現在大家一看到疫情來了,就慌慌張張,不曉得何去何從,忘了觀音菩薩的願力,也忘了師父常常教大家的修持方法。什麼方法?就是我們三大生活原則──〈大悲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普賢行願品》。
我們做事需要智慧,學習佛法就是學習佛陀給我們覺醒的方法。所謂的覺醒就是要不斷的在生活當中找到導航系統,也就是菩薩道。
師父我小的時候,從十五歲就交上「佛」這個朋友;佛裡面又找到觀音菩薩做我的朋友。從觀音菩薩裡面,我學到什麼呢?慈悲。我第一次學佛的時候,就是聽觀音菩薩的故事,然後就跟著學吃素,「觀音菩薩也吃素啊,很慈悲」,就開始吃素了。後來看觀音菩薩的故事,祂救苦救難、慈悲一切,變化非常多不同的形象來幫助苦難的眾生離苦,找到正確的方向,我就是從那時候認識觀音菩薩,然後就一路學習菩薩的慈悲與喜捨、救苦救難的精神。
近來全球各地發生的災難,並不是無因而起的,都有它的原因,所以才會有這些壞的症狀出現。什麼原因會引發出災難,我們要從這個地方來反省地球到底生了什麼病?重要的是我們從這裡怎麼去看到問題,反省災難發生的原因,以及覺醒到什麼。在災難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到很多,我們未來要怎樣?怎麼面對災難、處理災難?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省思的。
〈大悲咒〉就是慈悲跟菩提心的意思,菩提心叫做成佛心,也是自覺覺他的心,這個心就是〈大悲咒〉的心。
持〈大悲咒〉就是一個生態,也就是靈性跟慈悲。靈性就是覺性、慈悲就是對生態的一個愛。
我們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了「第三屆觀音文化國際論壇」,觀音菩薩,不僅是慈悲的化身,觀音信仰更融合了各國習俗與民間信仰,產生了多元的信仰文化。
在靈鷲山修行的出家人,非常難得的與觀音菩薩有如此親近的因緣,要好好修行發願,然後在這裡無盡的發顯此生生命的光明處。
靈鷲山上除了有多羅觀音,也有普陀山的毗盧觀音,安座在我們的禪堂裡,成為守護眾生、引導我們明心見性的觀音。希望在觀音的慈悲護佑下,在現今災難頻傳的今日,能夠安定眾生的心,讓眾生有個依靠信賴的對象,也希望大家能夠學習觀音菩薩的精神,把慈悲和愛散播出去,讓人人都能夠成為觀音大使,讓世界也能和平安定。
我們常常說觀音菩薩是與大家最有緣的菩薩,凡是信仰佛法的地方,不論中國、日本、韓國,甚至西藏,觀音菩薩都是跟我們最有關係的菩薩。為什麼觀音菩薩跟娑婆世界的眾生這麼有緣?因為凡是有苦的地方,就有觀音菩薩的示現與慈悲的救度。
我學佛就是從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開始,之後一直以觀音菩薩作為我的「偶像」,祂的一切是我的學習、是我的願力,也是我一生要走的一條路。
蓮花生大士說,如果這一生我們不認識自己的心性,那麼就是非常大的過失,這是非常慚愧的事,因為心性一直在那裡,但是我們只把它當作現象來看,所以我們要用明空來看一切的現象,「明是報身,空是法身,化身是能顯現」,一切現象都可以自由的顯現在一切處。
我們觀覺性、看覺性,覺性是沒有東西的,在哪個地方都是一樣的,這是我們要常常做的,才會把本來面目的功效、功能做到沒有我、沒有一切,這都是要從觀覺性裡去達到的。 沒有觀是不可能有修行的,只會是一個知識,知識是一種分別心、執著心,如果我們離開知識,那就不會有執著心,所以我們不要被誘惑產生分別執著,產生生命輪迴。
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我們要先找這個心。所謂的明心,是看到自己的心,知道沒有一個相是自己的心,沒有一個相是屬於自己,父母未生前我們沒有一個結構體,所以我們的這個心不是結構體,涅槃妙心,無形無相。
我們在現象裡貪染的任何執著都叫做愚癡,愚癡就是我們對事情貪染不放,這就是執著。
2025年2月17日,又到了我們每年春季的禪修關期,今年我們有從德國、奧地利回來閉關的弟子們,從國外回來這麼遙遠的路途實在很難得,希望大家在這次的禪修閉關能夠有所領悟、有所明白,更能持之以恆長期的永續照顧我們的心性。
華嚴淨土是人人成佛,對任何眾生都要看他是佛;就是說每一個眾生就是一葉一如來的佛,一花一世界的佛,每一個眾生本來就是他的世界裡的佛。我們人呢,常常有輕慢心、有分別心,有對立的各種差別,其實《華嚴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就成佛了。
我們修行就是為了了脫生死、證悟成佛,有了這份的證悟,有了這份的了脫,我們才能夠鞏固菩提心,生生世世才可以不退轉,才可以成熟菩提心。不管怎麼說,我們叫做「心即是佛」,如果我們能夠悟心,就是有成佛的條件。
我們在華嚴世界裡面,是種子遍滿,可是都不離開真心,也就是不離開我們的本來面目。華嚴世界就是心顯現的種種因緣變化、種種的發心,我們要知道都不離開一心。「一心不離華嚴,華嚴不離一心」,這就是禪跟華嚴的互動關係。
我們的本來面目清淨無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什麼現象都沒有。本來的覺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本然如此,它一直都是這個樣子,沒有現象,讓我們清楚所有的變化,又從這些變化裡讓我們知道它不是一個實體,無所從來,短暫的顯現,不知不覺當中又消失了。
2024年9月11日至20日,是靈鷲山僧眾秋季的禪修關期。禪宗的「離語言文字」這樣一個傳承,也就是以心印心,直接的體會、直接的感受、直接心跟心清楚的相印,如同「佛陀拈花,迦葉微笑」一樣,是最高的相印。
今天為什麼要跟大家分享中國禪呢?因為當代最大的危機,就是心靈的嚴重旱災,造成生命的不安,而禪正是符合這個全球化時代的心靈良藥。
我們不是怕妄念,怕的是跟它跑。如果不跟它跑,看它生起,就像水泡一樣,生起就會滅去,生起看得到,滅去也看得到,不隨它,隨圓潤的心。
我們把心解剖以後,只剩下明與空,只有明空是我們要去認知清楚、覺察清楚,要專注在覺的清楚。
我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這些奧地利、德國的弟子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到這裡要找什麼東西?什麼東西是我們要去找尋的?如果我們不找尋,我們會在哪裡?
現在我們每天禪修觀照,來抓住這個心,但,心要如何抓?它什麼都不是,所以我們必須用無所有的心,去抓這個動亂不安的心,讓我們清楚的專注在覺的本質上。
2024 年 2 月 26 日開始,靈鷲山全體僧眾進入四十九天的春季禪修閉關。每年我們透過禪修觀照內在的自性、內在的覺性,從觀照來了知覺是什麼、性是什麼,覺就是我們清楚了知我們的心;性,了知覺是清楚的,清楚的本質是空的,所以「覺是清楚,性是空的」。
每年的僧眾禪修閉關是一個很好的福利,因為工作事務的繁瑣,讓我們沒有辦法保任自己的覺性,讓我們的覺性清清楚楚的在當下。
一面聽海浪,內心就寂靜。我們一面聽的時候,外在聲音就沒有了,越來越沒有,只有內在的寂靜;我們再繼續聽內在的寂靜的時候,內在的寂靜也沒有了。
春季僧眾禪修閉關期間,我們用禪來參悟我們的心、我們的本來面目。參悟的「參」就是研討、發現本來面目。
每一個動物都和我們一樣,只是長相不同,牠們為什麼會成為那種生命形態,是因為不同的業緣,所謂的四生九有,四生就是胎、卵、濕、化。
生態是我們共生的條件、生命的夥伴,一草一木,我們必須要灌溉、愛護。靈性是水,灌溉所有生命,讓生命得到愛心、得到溫暖、得到成長、得到很好的生命成果。
禪修就是認識自己的心,從平安禪四步驟慢慢地做,做到熟練以後,我們對自己的心才能夠了解跟明白。所以對禪修有興趣,也就是對自己有興趣,也就會想要深入探討這個世界的真相,體會到我們與生態是生命共同體。
—— 本文為心道法師於 2009 年澳洲墨爾本世界宗教大會分組討論會講稿。遺忘是歷史重複發生的關鍵,而貪婪則是走入災難的起點。每次災害的產生,人總會將地球暖化、環保的問題重述一次,然而當要替環保盡一份心力時,人心的貪婪卻又戰勝了環保的良心,於是長久貪婪的累積,造成一次比一次劇烈的災難。
地球的變,就是人心變;要把人心轉好,地球才會好。如何轉呢?守住善業。只要善業具足,就可以轉;善業不夠,就不能轉,就只好受這個果報。所以今天大家來靈鷲山就是皈依三寶、學佛,「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2024 年 7 月 5 日,是世界宗教博物館所主辦的第十八屆「回佛對談」,在此歡迎並感謝各位尊敬的宗教領袖、專家學者、不同領域的好朋友一同出席參與,共同為尋求地球生態危機的解決之道,貢獻寶貴的心力和看法。
2024 年 6 月 23 日這天,是靈鷲山四十一周年慶,我們與全球各地的信眾一起同願同行走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菩薩道,這也是我們天天要做、時時要做的事。我們團結一條心一起走這條菩薩道,這是我們的事業、我們的生命、我們生生世世必然要走的一條道路。
生命和平大學與荷蘭國際水利環境工程學院簽署一份生態教育合作的意向書。希望藉由IHE豐富的生態教育經驗,以及生命和平大學的靈性生態教育,整合人類的精神與智慧,為地球的生態危機,帶來解決與永續的生機。